我们的网站是专业的
科学判断宝宝饿不饿的三个标准,母乳与奶粉喂养方法不一

来源:http://www.blxyq.cn  日期:2023-09-11

宝宝出生之后,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,很多宝妈第一次生孩子,但是由于缺乏经验,面对这个哇哇哭还会不表达的小人儿,往往显的不知所错,不会捕捉宝宝饥饿的信号,因此宝妈要掌握判断宝宝饿不饿的标准。

母乳喂养需要喂奶粉吗

妈妈们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,不得不给宝宝添加一些奶粉,那么母乳不足该如何进行混合喂养呢?很多妈妈们心中都有这个疑问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解决办法吧。

当母乳不足时,应辅以代乳品进行混合喂养,但仍应以母乳为主。代乳品以配方奶粉为最佳,所增加的量应根据宝宝的月龄、母乳缺少的程度而定。

增加代乳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:

1、是完全代替一顿母乳喂宝宝,但这种方式使得喂母乳的间隔时间延长,减少了吸吮对乳房的刺激,更加不利于乳汁的产生。

2、是在每次喂母乳后,再喂代乳品,所喂的量以达到宝宝不愿吃为止。以上两种方式,后一种较为合理,妈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,最好母乳喂养的次数每日不少于3次。

奶粉的正确喂养方法

奶粉的正确喂养方法也是妈妈们的必修功课,选择好的奶粉品牌固然重要,但是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更能事半功倍。

1、选择合适的奶粉奶瓶

每次喂奶前要将奶瓶消毒洗净,冲调奶粉前,妈妈要洗干净手,并且擦干,冲调奶粉的步骤是先加水再加奶,用温的白开水,不要用牛奶或者果汁去冲调。在喂奶时要注意在宝宝喝奶前,先试一下温度,过热或者过凉都不适于宝宝吸收,把奶瓶倒过来看一下,避免水流太大,呛到宝宝。或者水流太小,宝宝吮吸困难,导致宝宝不爱喝奶粉。

2、奶粉在每个阶段的喂养量要清楚

最初几周一天的喂奶量大约等于体重的五分之一,2到4个月的时候大约等于体重的六分之一,6个月时大约等于体重的七分之一,7到12个月的时候大约为体重的八分之一。每次奶粉和水冲泡比例,必须严格按照奶粉包装上说明的比例来冲调,不要强迫宝宝一定全部喝完,经常强迫宝宝喝奶,宝宝可能会吐掉,厌奶。

3、注意给宝宝喝水

在两顿奶之间要给宝宝喝适量的水,为了促进消化吸收,助于通便。

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区别有哪些

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是有一定区别的,主要在于奶水的成分,一般情况下,母乳喂养相对来说更加的安全方便,也比较便宜;奶粉喂养由于奶粉品质的不确定性,可能会导致一些其它的问题。当然,宝宝不可能永远只喝母乳,等到一定月份,妈妈可以适当进行奶粉喂养,让宝宝顺利过渡到辅食喂养,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。

科学判断宝宝饿不饿的三个标准,母乳与奶粉喂养方法不一

宝宝4个月后就可以慢慢添加辅食了

至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宝宝的区别,基于医学依据从实验结果来看,孩子的差别并不是非常大,6个月婴儿体格发育、行为智力发育影响无差别,但母乳喂养的宝宝,贫血率低于奶粉喂养的宝宝。不管什么喂养,都只是一种方式而已,只要宝宝们能快乐长大,没有必要太纠结或坚持某一种。

母乳到底该喂多久?如何正确给宝宝断奶?

WHO建议,婴儿在6个月的时间里完全可以母乳喂养,6个月之后需要合理添加辅食,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。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婴儿前6个月要完全哺乳,并且和固体食物一起哺乳直到一岁。在宝宝6个月之内,如果不是特殊原因,建议不要让宝宝离开母乳。

母乳在婴儿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要。就算哺乳进行得不像想象中顺利也无关紧要,不管母乳喂养多长时间,不论是不是混合喂养,任何程度的母乳喂养对婴儿都有益。

1.逐步减少喂奶的数量。

孩子每天首先要减掉一顿奶,辅食的数量相应增加;如果一周后,母亲的乳房并未发胀,同时宝宝也没有异常现象,可以继续减一餐奶,再把辅食的量慢慢加大,直到完全断奶为止。

2.先减白天再减夜晚

在刚刚减掉母乳的时候,婴儿会非常依赖母亲的奶水,所以,减奶时最好从白天那顿的奶水开始。因为白天有许多吸引婴儿的事,他们并不特别依赖母亲,但是早上和晚上婴儿都会特别依赖母亲。

3.断奶前要进行身体检查。

当母亲要给孩子断奶时,首先要带他们去看保健医生,进行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。如果婴儿的情况很好,消化能力正常,可以考虑断奶。

4.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能断奶。

如果刚好遇上宝宝生病、出牙,或换保姆、母亲要上班等情况,最好先不要给宝宝断奶,否则会增加婴儿断奶的困难程度。

5.多花点时间陪孩子。

母亲要格外关心照顾宝宝,在断奶时,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宝宝,安抚宝宝不安的情绪,切忌为了快速断奶,把宝宝交给别人喂养。

6.父亲帮助婴儿度过断奶期。

做好断奶准备后,要充分发挥父亲的作用,减少孩子对母亲的依赖。在断奶之前,母亲可以有意识地减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,增加父亲照顾婴儿的时间。

母乳对宝宝而言,不仅能够提供适当的营养和能量,更重要的是促进和保护脑部发育,同时保证婴儿体重不会过快增长。因此每个宝妈都要在适当的时间内断奶,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身体健康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